江苏省淮海剧团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成长起来的剧团,1956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。她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项目。她肩负着淮海戏剧种的传承与发展重任以及淮海戏的实验、示范、演出等任务。长期活跃在苏、鲁、豫、皖淮海平原上广大城乡,深受群众欢迎。该团人才济济,阵容整齐。现有演职员近百余人,拥有多名“梅花奖”、“白玉兰奖”及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人才40余人。
六十多年来,该团创作、整理、改编和移植演出的剧目多达二百余部。其中,代表传统剧目有《皮秀英四告》、《三拜堂》、《樊梨花点兵》、《催租》、《骂鸡》、《借靴》、《赶集》、《回娘家》等和创作演出的《十里香》、《生死怨》、《儿女情》、《果园风情》、《小镇有口甜水井》、《草包村长》、《节妇吟》、《粉祸》、《非常母女》、《豆腐宴》、《临时爸爸》、《永恒的彩霞》、《老县长的第二春》、《永远的红手印》、《柳树湾》、《秋月》、《烽火岁月》、《林道静》等剧目是剧团的保留剧目和优秀代表作,曾先后多次参加全国性艺术活动,多次荣获“五个一工程奖”和“优秀剧目奖”,并多次代表地方文化出国交流演出。
淮海戏的表演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,是绽放在淮海平原上一支绚丽的艺术花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