谷广发(1911-2001),艺名谷大发,淮海戏一代宗师、谷派创始人、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、著名淮海戏表演艺术家、国家一级演员。1911年出生于灌云县同兴集河南谷庄的一个贫苦艺人之家,五岁随母学艺,六岁登台就演娃娃生和奶丑。十二岁拜淮海戏的老前辈单维礼、史广仁为师,学演青衣、刀马旦,后工生行,唱腔继承单维礼的风格并有所创新。十五岁时又拜京剧演员项庆连、陈寿昌、冯承义等人为师。因此,他精通淮海戏传统剧目“三十二大本,六十四单出”,对淮海戏生、旦、净、丑各行角色的表演都很娴熟,而且还学了文武老生、花脸、文武丑、青衣等几十出京戏。所以,对于谷广发来说,不但戏路扩宽了,而且唱、做、念、打的各种程式也都得到充实与丰富。谷家班在淮、涟、灌、沭、泗一带,“百演百响”。观众俗称“谷大发子小大戏”。 三十年代,主演淮海戏《吴汉杀妻》一剧而红遍淮、泗、灌、沭,被观众誉为“活吴汉”。热情的观众赠旗送匾,款文有的是:“破天荒文武谷派老生”,有的是“文武掛打,唱做念全”等。值得一提的是:他对淮海戏音乐素有研究,他把淮海戏的男女唱腔,作了许多有益的改革与创新,把淮海戏呆腔活唱、一腔多用、字多音少、所谓说唱性较强的一种唱法改成“专款专用”,构成十八个调型。在女腔方面:曾把“小放牛”、“小上坟”、“南梆子”京剧“西皮”及地方杂调等吸收到淮海戏唱腔里来,很受观众的好评。在男腔方面:从男腔的历史来看,是能快不能慢。他曾对《小书馆》中王玉春的唱段,采用京剧 “原板西皮快三眼”充实,有效的把板缓和下来。另外,针对“高音上不去”的问题,他用中声部扩宽了声带,从而使这个问题得到有效缓和,同时也为他日后创定淮海戏男腔的基本调[东方调]提供了支撑。
民国二十一年谷广发和淮海戏乐师朱保富、庄鸿声等人创新淮海戏板三弦弹奏新法(大翻弦、小翻弦相结合的伴奏手法)。试行分行伴奏,正工戏和大悲剧、老生、老旦唱时,运用少加花字的伴奏法,耍笑戏和生活小戏、小生、小旦唱时则多加花字,全部托腔。淮海戏传统伴奏曲牌“新八板”、“苦黄连”由他创作并加以完善。
|